在现代社会,家政服务需求因生活节奏加快而日益增长且呈多元化、个性化态势。家政服务业对提升人民生活品质至关重要,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发布的《关于深化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的意见》(发改社会〔2024〕1521 号),为该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,开启产教融合变革之路。
普通高校与职业学校应贴合经济社会需求,增设家政专业,合理规划招生规模与办学层次,构建人才培养体系。推动课程资源共享与学分互认,鼓励高职院校扩大家政专业中职招生规模,各省至少建 1 个省级、全国至少 2 个国家级高水平家政专业群,招生计划向家政专业倾斜,为行业培育专业人才。
强化家政师资队伍建设,发挥教师培训基地作用,扩大家政教师规模。完善 “双师型” 教师聘用及评价标准,引进行业人才,建立校企师资互聘机制。将企业前沿要素融入教学,建立教师培训机制,加强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,推广 “岗课赛证” 育训结合模式,构建多元实践教学体系。
高等院校应发展家政学历继续教育,促进学历与非学历教育融通,推进学分互认,试点完全学分制,推动家政专业纳入自考清单,健全经费筹措机制,鼓励从业人员提升学历,为行业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在义务教育与普通高中普及生活劳动知识技能,开展适宜劳动教育,可聘家政教师授课。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向普通中学开放,校企共建家政教育体验基地,老年大学设生活兴趣课程。通过多层面举措推动家政通识教育普及,营造行业良好氛围。
家政企业应建立全链条全员培训制度。岗前依服务类别定最低时长,合格上岗;在岗每两年至少 1 次 “回炉” 培训;通过转岗、职业经理人培训拓宽人员职业通道。鼓励有条件企业自建培训体系,中小家政企业可购买培训服务,全方位提升团队素质。
完善家政职业分类体系,推进相关职业标准制(修)订与应用。持续建示范基地,引导专业教育机构开展培训,教材与课程注重职业道德培养。开展技能升级行动,利用 “家政信用查” 平台组织培训与展示信息。以赛促训,举办各级家政技能大赛,激发人员提升自我积极性。
实施 “巾帼家政”“工会家政”“国开家政” 等培训品牌工程,设定明确培训目标,如分别培训家政人员、师资、职业经理人不同人次。各地依 “一地一品” 打造精品工程,形成品牌效应,提升培训知名度与影响力,推动行业水平提升。
各地应建认定标准,培育家政产教融合企业,对符合条件者给予国家级或省级认定,并落实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,促其深度参与教育教学,实现企业与教育机构互利共赢,融合产业链与教育链。
鼓励创新共建共享模式,建家政实训基地,探索多元合作模式,丰富基地场景、功能与模块。支持企业参与院校与政府实训基地运营,中央预算内投资符合条件者,打造高水平专业化平台,支撑家政人才培养。
支持多方联合组建家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,整合资源,形成合力。对接区域战略,以家政产业园区为依托,打造兼具多功能的家政市域产教联合体,推动区域协同发展,提升家政服务区域贡献度。
家政企业应深度融入教育教学,参与多环节,创新校企合作模式,设学徒岗位,建产业学院等基地。职业学校与高校应依行业需求调专业设置,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无缝对接。
鼓励跨领域校企合作,研发智能家居等产品,升级技术,开展智能化培训,推广数字化培训方式,建社区服务融合平台,引相关领域企业跨界经营,推动家政行业多元化、高端化升级。
家政企业与院校应建稳定对接机制,吸纳高校毕业生。各地应助重点群体在家政业就业,鼓励退役军人等创新创业,形成良好就业创业生态,促行业可持续发展。
各地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协调机制应重议程,明责任,细举措,保任务落实。统筹政策资金,在场地、住房、金融、权益保障等方面支持,为产教融合创良好环境与物质基础。
行业协会应发挥多作用,参与标准制定、成效评估与信息发布。政府与社会团体可委托项目,整合各方资源,构建人才供应链,共推家政服务业产教融合发展。
宣传家政服务先进事迹,表彰典型人物,增职业荣誉感与社会认同度。加强三观教育,引正确就业观,消行业偏见,营造良好舆论与社会环境,引人才入家政行业,注发展动力。
总之,该意见为家政服务业规划蓝图。通过多方面举措与有力保障,家政服务业有望借产教融合实现飞跃,满足群众需求,创就业机会,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,迈向专业化、智能化等多元发展新征程。